新冠阳萎诊余有感 .肺主气,气虚则治节,宣发,肃降功能失常,气血津精输布受碍,宗筋失养,不能振奋阳道。
从事中医临床工作,接触形形色色的病人,也见过许多不同的病症,其中也不乏殊的病例,会给人以启发,开启更多的思路,获益良多。近日诊治了一位新冠后阳萎的患者,治疗过程颇多曲折,幸好最终疗效尚满意,回顾其治疗过程,也有不少收获,和大家分享一下,共同进步。
患者张某,男,40岁,主因阳萎两月余于2023年3月就诊。患者于去年12月初感染新冠病毒,曾出现发热,咽痛,咳嗽,胸闷气短,乏力等症状,经对症治疗及休养后诸症均缓解,但仍时觉疲倦,精神不振,自两月前渐觉房事乏力,渐至萎软不举,腰酸腿软,四肢微冷,时觉短气,偶咳嗽,面色白,舌淡苔白,脉虚。
一诊
考虑患者肾阳亏虚,给予补肾壮阳为治,以金匮肾气丸加减。
二诊
患者诉服药后腰酸较前好转,乏力亦稍缓解,但阳事无明显好转,仍稍咳嗽,偶吐白痰,微觉短气。思忖再三,患者阳萎,腰酸乏力,四肢微冷,应属肾阳虚无疑,方中温肾补阳药力不小,为什么没有见效呢?忽忆岳美中先生医话中曾有从肺入手治疗阳萎获效案例,而此患者系新冠后起病,当属肺肾两虚,故应肺肾双补。
三诊
服上药后,阳事已兴,但举而不坚,微觉口干,小便黄,加黄柏十克,继服7剂。
四诊
诸症均缓解,口服参苓白术丸配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,嘱患者节欲葆精。
体会
人过中年之后,肾气渐亏,出现阳萎的情况会越来越多,所以临床上一见到阳萎的患者,医生的反应往往首先考虑肾虚了,特别是肾阳虚,故多会给予补肾助阳之品,对于此例患者,初诊也是这样,只考虑患者有腰酸腿软,四肢微冷等,而忽视了患者系新冠后发病,肺气受损的一面,药不对症,故难有疗效。二诊用药,兼顾肺肾,针对病机,药证合拍,疗效方显。
肺主气,气虚则治节,宣发,肃降功能失常,气血津精输布受碍,宗筋失养,不能振奋阳道。肾主生殖,肾为气之根,肾气不足,亦不能振奋阳道,方中人参,黄芪,益气固表;熟地黄,五味子,核桃肉益气敛肺,并温肾助阳;白术,云茯苓,山药,甘草健脾益气。另加杏仁,紫菀,桔梗,陈皮开提肺气,蜈蚣通经络起痿,共奏疗效。
不只是阳萎一症,在临床上许多它脏的疾病也可以从肺论治,比如常见的老年便秘,在辨证的基础上酌情添加苏子、杏仁等药会使疗效更佳,历史上也有史载之一味紫苑治便秘的佳话,是宗肺与大肠相表里,表里通气之意,另外还有提壶揭盖,开肺气,通小便的治法,还曾见前贤治疗肝性腹胀,加杏仁、紫菀开肺气的验案,当是从金木相克入手。笔者也曾从肺论治,治疗过一例淋巴瘤皮损患者,取肺主皮毛之意,疗效满意。总之,"肺者,相傅之官,治节出焉"肺主一身之气,人体内外上下之活动,全赖气的调节,故称"治节”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,气血皆水谷所化,故《素问,经脉别论》云:"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经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......""脉气流经,经气归于肺,肺朝百脉"足以说明气血津精的生化莫不与肺息息相关,故肺的功能失司,则血流运行受碍,引发多种病症,且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身体各脏腑之间互相依存,功能上相互配合,才能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行,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,只要把握好各脏腑的生理病理特征和生克制化关系,从整体入手,辨证论治,在临床上才能取得满意疗效。
赵鹏程
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
针灸微创肿瘤科
告患者书:
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黄金昶教授肿瘤治疗的学术观点,并不能在线就病情进行诊断治疗,关于诊断和治疗的建议请到门诊面诊,病人本人不能来,也可以由家属携带资料前来代诊。
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本公众号所发布文章中涉及的方药,请结合患者实际情况,在有经验中医的指导下化裁运用,不要胡乱照搬。
【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 “锐意医学网”之作品,未经锐意医学网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、组织和个人均不得转载、摘编或采取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获书面授权的,注明来源锐意医学网。违反上述声明对锐意医学网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,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作品中的材料及结论仅供用户参考,不构成操作建议。
获取书面授权请发邮件至:ruiyixa@163.com